日语翻译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
2010-12-05
阅读量:
2537
         在全国各高校外语学院中,翻译课(包括口笔译)均为外语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修订颁布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我国高校日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1)日语专业技能课;2)日语专业知识课;3)相关专业知识课。本课程是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技能必修课,属于第一模块,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省的对外交往也日益增多,对翻译人才尤其是口译人才的需求剧增,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保证教学质量,使翻译人才培养到位,我们结合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拟从以下方面对翻译课程进行系列改革。
 
1.        整合教学团队
        对课程团队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教学团队成员均有多年高校教龄,有着较为丰富的翻译教学经验,为保证课程质量做好师资准备。教学队伍注重学习,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活动,并将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改革。
 
2.         教学计划调整
         为顺应社会需求和教学改革趋势,在原有的以笔译为主的翻译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贵州省日语导游匮乏以及涉外旅游组织活动中的口译也是导游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的特点,将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旅游日语”课程内容设计为“导游日语(口译)”,让学生从旅游日语领域开始接触口译,为三年级下学期的日汉互译课打下初步基础,两者内容有机衔接,全面加强口译教学。
 
3.        更新、自编课程教材
        着重采用贴近改革开放需求的教材。口译课目前采用的是《同声传译》(周殿清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和《汉日日汉同声传译》(宋协毅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同时,课程围绕课程目标,自编补充教材。目前《实用贵州日语导游》分为知识编和实践编正由两位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组织编写。
 
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中根据口、笔译的实际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课堂知识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真实材料的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包括笔译、说译、视译和模拟口译等形式开展口、笔译训练。在口译教学中有效引入语用学知识,在每单元建立相关语用链接,组织学生参与该教学改革。笔译教学中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如推荐佳译供学生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主动涉猎《人民中国》日文版等扩充性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互相交流。
 
5.        健全教学档案。
          为促使该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还将建立完整的课程档案,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试题库、试卷分析、学生反馈意见、课程总结等。由原来的手写教学计划和教案过渡到电子大纲、电子教学计划、电子教案、PPT课件和电子补充习题等。
 
6.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
        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电子教案系统,并积极推进应用PPT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起日语翻译课程的校园网络平台,提供网上推荐书目,网上翻译练习园地、佳译欣赏等师生互动内容,使课堂可以延伸,从单一的课内教学转为形式多样、强调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其它声像资料的动态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机会。
为使以上改革目标顺利实现,我们规划了以下建设方案。
1.        教师队伍:
        本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由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配置情况较合理。七位成员分别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红足1一世足球网官方网站等四所不同的学校,其中四人获得硕士学位,平均年龄为35周岁。其中有副教授3人;讲师3人。在知识结构和研究特长方面,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具有互补优势,既有擅长口译教学者,也有擅长笔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笔译研究着,更有多年从事旅游日语教学的老师。主讲教师的这种不同专业特长有助于整个教学队伍在课程建设中融合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优化教改成效。
 
2.     教学内容: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要求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我们这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重点。现行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培养翻译能力、提高翻译素质教育的一套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缺乏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机会;缺乏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培养定位不明确;尤其是面对欠发达地区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采用的针对性教学措施等。鉴于如上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原课程建设和规划作如下改革性调整:
导游日语(中级口译)   
     任课教师   李丽   王晓梅
开课学期:5   学时数:2/周   共计 36 学时
日汉互译(高级口译)  
任课教师   王晓梅 陈芳 
开课学期:6    学时数:2/周   共计 36学时
日汉互译(笔     译)   
任课教师   胡嘉明 李炯里 何薇
开课学期:7    学时数:2/周   共计 36学时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负责教师: 汪洋    何薇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教学方法:
         教学中根据口、笔译的实际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课堂知识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授课、课堂练习(讨论、限时练习,模拟现场口译实践练习等)和课外补充作业(包括网络口、笔译练习等)的形式开展。教学中重对比分析,重实例说明,重实践练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自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真实材料的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包括笔译、说译、视译和模拟口译等形式开展口、笔译训练。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富有启发性的针对性练习,并在批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讲评,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手段:
        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把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形式多样、强调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其它声像资料的动态教学。将传统的黑板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为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现代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口、笔译课程PPT课件,运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使课程在信息量、教学效率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
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优越条件,建立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校园网络平台,挂上课外推荐阅读书目、翻译练习园地、佳译欣赏点评、语用信息及翻译、网上答疑等内容,逐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成为辅助教学的得力手段
 
4.     课程特色
1)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贯彻翻译课应以实践为主的原则;建立实习基地;把学生带到第一线进行翻译实习,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翻译实践。
 
3)教学手段先进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不仅制作电子教案、还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从事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师生适时互动,及时交流,极大地促进教学。